听董扬讲述中国汽车从化油器到电喷的时代跨越 | 我的汽车记忆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传统老旧的化油器技术已经无法适应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和环境保护的需求。
有关部门决定彻底改变这一状况,引进国外汽油发动机电喷控制技术的任务就交到了当时董扬所在的中汽总公司手里。
1995年,以上汽为主导的国内汽车企业,与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与技术供应企业博世(BOSCH)联手,催生了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这也成为成就我国汽车产业突飞猛进发展的重要推手之一。
2022年6月,董扬与我们于蝉鸣夏茵中,执杯对饮,重新讲述了这一段故事……
复制“华录模式”,由科研项目转向联合引进
“现在回头看,这也算得上是一件跨企业、跨区域、全国资产大组合,与国外资本联合的大事件了。”忆往昔,董扬不无感慨。
电控汽油喷射项目,最早在中汽总公司是一个科研攻关项目。
1991年的一天,当时的国家科委张智文处长给董扬打了一个电话,告诉他,“领导决定开展电控汽油喷射项目。”
“我们就开始紧急组织全国各行业人士来编写这个项目,共同攻关。一年多时间后,大概在1992年末、1993年初,全国出现了一个非常著名的行业技术事件,叫做‘华录项目’,其实就是现在的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董扬说。
“‘华录项目’是朱镕基同志任总理时,组织全国各个录像机厂,联合引进日本技术,在大连生产机芯,然后大家分别组装生产录像机的一个新模式,也是一个行业联合引进技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的新探索。这一模式出现后,时任国家经贸委副主任杨昌基到中汽总公司时,对参与接待的时任中汽总公司副总经理吕福源(后任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教育部副部长、外经贸部副部长,2003年起担任我国首任商务部部长)提出,希望参照‘华录模式’将电喷项目也做成一个行业联合攻关项目。”说到这里,董扬继续回忆,“在全行业共同攻关阶段,这个项目有一汽、东风、北汽,有清华大学、无锡威孚集团等诸多参与者,华录模式出现后,领导就决定,干脆联合引进吧。将电喷项目从科研攻关项目改成联合引进项目,中汽总公司的项目领导主管,也由原来的技术部门,转到了负责经济运行和引进的部门,也就是吕福源同志主管的部门。”
“被绑票”的决定,由上汽主导的产业联合
“当时中汽总公司有董建平、董一如、陈林等几位参与到这个项目的技术攻关中。后来董一如和陈林到了汽车司,吕福源部长就带着我们做联合项目引进。这个过程中,吕部长负责领导、决策,然后逐步集中到我一个人管,再直接向他汇报。”董扬清晰地数出多年前的同僚。
“决定立案联合引进后,我们联合兵器集团以及航天等有关企业共同参与。大概在1994年初,航天突然决定不参加了,要单干。后来他们就成立了中国航天万源,截胡了美国通用公司零部件集团ACG,跟他们合作了。我们这边就继续做联合。” 董扬回忆说。
在联合过程中,有几件比较关键性的事件,董扬指出“第一个事件,上汽突然决定加入,并要求控股,后来在中方股东中,上汽占了大部分。”
虫鸣鸟叫声中,董扬喝了一口茶,继续讲述:“上汽有一个副总工程师,叫陈廷越,他在中汽总公司当过科技司司长,我们之间很熟悉。在此之前他曾被调到上汽工作,忽然有一天他给我打电话,说当时的上汽集团董事长陆吉安表示,想要参与联合项目,并想主导项目。我就问他,你想怎么主导。那边表示想要控股。我继续问,你们要超过51%吗,他说50%也可以。我把这个事情向吕部长汇报了,吕部长说可以,有一家大企业来主导项目联合,对产业化也有好处。我们也征求了一汽、东风和北汽的意见,他们都表示没意见,于是就同意由上汽来主导这个项目了。”
“一开始一汽和东风还希望能有5%的股份,但是在推进一段时间后,上海当地的一个基金叫做联合资本,也要加入,这样一汽和东风的股份就都被稀释了。发展到现在,联合电子已经是博世控股了,一汽的股比也只有1%左右。”董扬介绍说。
“当时一汽和东风对于联合引进这件事还持有一点怀疑态度,上汽反而显示出特别坚定的态度,他们对于行业技术进步、市场化运作以及整个产业联合的嗅觉十分敏锐,态度也比较坚定。上汽派出的尤逸尘、陈贤章以及其他企业派出的相关同志,为项目作出了重大贡献。”提起当时入资的故事,董扬还讲了一件趣事,“当时一汽入资时,它的一位副总还讲过,他们是被吕福源‘绑票’加入的,当然这都是玩笑话,在这个联合过程中,实际大家都获益很多。”
货比三家,50:50合资不能让步
关键性的第二件事,是在选择联合引进时的货比三家,博世、西门子和福特都是当时的重点考察对象。
“我们比对了这三家提交的技术方案,最后选择了博世。”董扬对我们说,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博世的人告诉我们,他们从来没有跟人做过50:50的合资,要么独资,要么绝对控股。我们没有同意,反问他,你要不要中国的完整市场?为此博世专门开了一个董事会讨论,认为这个项目可以破例,同意中外控股比例50:50。”
当时选择博世,除了它的技术方案,还有几点原因,董扬娓娓道来:“(现在)大家一直觉得联合电子项目是上汽和博世一起做的,上汽也确实对这个项目十分重视,当时陈廷越做副总师,直接抓这个项目,陆吉安也亲自参与决策。陈廷越有一天给我打电话,说陆总非常关心,到底是选博世还是西门子,因为西门子答应油嘴可以出口70%,但同时它要求控股70%,只给中方30%的股份。于是我去给陆总算了一笔账,按照博世50:50的股比,我们有出口,有返销,利益不低,而按照西门子控股70%,中方可得利益其实并不比博世优惠。这是第一个原因,博世给的条件是最好的。陆总也说,如果是‘假优惠’就算了,我们还是选择技术路线吧。第二个原因是,博世本身就是当时技术最强的。”
这个项目有几个重大意义,董扬提起来仍觉无比自豪:“第一个重大意义是实现了跨行业大联合。当时除了一汽、东风、北汽等企业,还联合了兵器行业。在和平建设时期,军费大幅削减,军工企业都不好做,面临‘军转民’要求,有很强的‘以民养军’的含义。我们就尽量让他们参与到民用项目来,如兵器的昆仑机械厂用来生产油泵,油嘴因为无锡威孚参加,放在了无锡,控制器本体放在上海浦东。”
第二个意义在于,用联合引进的方式,将电控汽油喷射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提前了5-10年,使中国汽车从化油器时代跨越到了电子控制时代,为我国排放标准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第三点意义,是这个项目的特例。”董扬说,“这是一个极少的、由国家攻关项目转为行业联合引进的项目,并且由一家企业来主导。”
推动行业大发展,中国汽车跨越到电喷时代
“所以后来在‘八五’计划总结的时候,这个项目很难写。当时国家拨给科研攻关项目的经费有1000万元,其中800万用来做这个项目,200万做电动汽车。我后来给国家科委写总结时这样写:这个项目虽然花了800万,但是我们将它转成了一个引进项目,将产业技术发展提前了5年,节省了至少2000万的技术引进费用。由于我们有研究基础,此后,其他公司再与我们谈判时,价码就不会太高了,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董扬回忆道。
“中国汽车从化油器时代跨越到电喷时代,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标志性的企业。”董扬总结说,他感慨道,“中国人会的技术便宜,中国人完全不会的就贵,技术就是这样。这个项目对于中国汽车的技术进步,对于中国汽车行业的联合,都是非常突出的一个事件。其实这个联合过程是很难的,但是吕福源部长带领我们汽车司做这项工作取得的成果非常令人满意。”
“这个项目还有个特色,有一家市场概念很强的企业作为主导,这也是项目能够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事实证明了,上汽注重引进,是顺应了国家决定的全面开放大潮流,上汽也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作出了独有的贡献。” 董扬在讲述最后对上汽当年的决策作出了充分的肯定。
文:张雅慧 编辑:薛亚培 版式:李沛洋
视频主持人:胡轶坤 制片:杜娟 策划:廖杨婧 编导:杜琳 记者:张雅慧 后期制作:何骅 视觉设计:陈定娟 张佳滕 摄像:王世华 苏晟元 何骅